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掌握黄山地区垂柳叶锈病的发生状况、病原及发生规律,为有效监测和控制垂柳叶锈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方法,观察叶锈病发生情况和夏孢子生物学习性.[结果]垂柳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花序等部位,初步鉴定病原菌为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该病菌夏孢子适宜萌发温度范围20~28℃,最适温度为22℃,2 h开始萌发.夏孢子萌发需要高湿度,对高温适应性差,这与垂柳叶锈病多在多雨、温暖的春秋季发生严重相吻合.拟鞘锈栅锈菌可以冬孢子堆在病落叶上越冬,但冬孢子的作用还不清楚,未发现转主寄主.另外,病菌也可以通过夏孢子堆中的夏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为翌年春季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在垂柳生长季节夏孢子可造成多次侵染,5月和9月为侵染高峰期.[结论]本研究明确黄山地区垂柳叶锈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垂柳叶锈病的发生未发现转主寄生现象.这为该病害的流行、预测及药剂防治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南京地区竹叶锈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竹叶锈病
刚竹柄锈菌
长角柄锈菌
竹夏孢锈菌
发生规律
大麦叶锈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大麦叶锈病
发生
综合防治
大麦叶锈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大麦叶锈病
发生
综合防治
绿竹叶锈病病原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
绿竹叶锈病
竹夏孢锈菌
夏孢子
药剂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山地区垂柳叶锈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垂柳锈病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拟鞘锈栅锈菌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4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763.1|S43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912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胜荣 13 44 4.0 6.0
5 张巧巧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 0 0.0 0.0
6 叶建仁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垂柳锈病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拟鞘锈栅锈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