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气流磨处理工业级Cu2O,可有效减小颗粒粒径和分布范围,得到平均粒径约为0.98 μm的微纳米Cu2O;通过抑菌、抑藻、铜离子渗出速率、浅海浸泡等试验探讨了微纳米Cu2O防污性能.结果 表明:相对于工业级Cu2O,微纳米Cu2O的24 h抑菌、抑藻率可分别提升约28.82%和21.82%,使防污涂料具有更优异的实海综合应用性能和防污性能;相对于纳米级Cu2O,基于微纳米Cu2O的防污涂层具有更稳定、可控的铜离子渗出性能,避免了因纳米Cu2O引起的前期铜离子“暴释”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后期铜离子渗出率不足而导致的防污效果欠佳等缺陷.
推荐文章
缓释技术合成纳米氧化亚铜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纳米氧化亚铜
缓释技术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复合球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
氧化亚铜
明胶
复合球
光催化性能
溶剂热法制备铜与氧化亚铜纳米晶
溶剂热法
纳米铜
氧化亚铜纳米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流磨制备微纳米氧化亚铜及其防污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涂料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纳米 氧化亚铜 气流磨 防污性能 铜离子渗出速率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630.4
字数 44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20/j.issn.0253-4312.2020.1.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海春 23 69 5.0 7.0
2 孙保库 11 22 3.0 4.0
3 陆阿定 29 101 6.0 8.0
4 徐焕志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24 100 6.0 8.0
5 范会生 12 50 4.0 6.0
6 胡建坤 13 31 3.0 4.0
7 郁小芬 14 47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6)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纳米
氧化亚铜
气流磨
防污性能
铜离子渗出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涂料工业
月刊
0253-4312
32-1154/TQ
大16开
江苏省常州市龙江中路22号
28-108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16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