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体系统与矿化的关系.根据矿物组合、蚀变类型等因素,将分为A脉、B脉和D脉3大类,共16种不同的脉体类型.其中,A脉和B脉与成矿关系密切,对钼铜资源量贡献最大.早期的A脉,主要以钾长石化为主,矿化较弱;晚期形成的A脉多发育有黑云母化且与钾长石化蚀变叠加,矿化增强,以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主;B脉主要贡献于辉钼矿矿体的形成,是区内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且叠加于钾硅酸盐化,形成于钾硅酸盐化向石英-绢云母化的转变阶段;D脉中铜钼矿化明显减弱,属于矿化体外围的脉体,对矿体影响较小.因此,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规律在空间上表现为钾硅酸盐化(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化)发育于斑岩体核部,向外依次是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岩化),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以及外带的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显示出成矿元素由高温向低温变化的规律.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燕山晚期伸展作用相伴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相关,源自深部的含矿热液在花岗质斑岩体内形成了脉状、网脉状的辉钼矿化,同时沿断裂带运移并扩散,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部位形成了矽卡岩型的铜钼矿化.因此,有利的构造环境、强烈的蚀变作用、多样的脉体类型导致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最终形成.
推荐文章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斑岩型铜矿床
围岩蚀变
脉体系统
普朗
云南
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
地质学
斑岩
斑岩铜矿
大型矿床
中甸
滇西北
云南中甸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床为例
岩石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床
埃达克岩
雪鸡坪
普朗
中甸弧
云南
陕南勉宁略地区铜厂铜矿找矿标志探讨
包裹体特征
黄铁矿热电性
卤素
找矿标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西北中甸地区铜厂沟斑岩钼铜矿床热液蚀变分带、脉体系统及找矿标志
来源期刊 矿床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钼铜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矿化-蚀变分带 脉体系统 铜厂沟 滇西北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5-866
页数 22页 分类号 P618.65|P618.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11/j.0258-7106.2020.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文昌 27 290 11.0 16.0
2 刘学龙 33 260 9.0 15.0
3 朱俊 12 63 4.0 7.0
4 杨富成 13 48 4.0 6.0
5 王帅帅 9 14 2.0 3.0
6 张娜 16 110 6.0 10.0
7 卢映祥 2 0 0.0 0.0
8 罗应 6 10 2.0 3.0
9 梅社华 1 0 0.0 0.0
10 李振焕 2 0 0.0 0.0
11 陈建航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9)
共引文献  (586)
参考文献  (4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2(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3(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4(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7(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3(5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4(3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5(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6(1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质学
斑岩型钼铜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矿化-蚀变分带
脉体系统
铜厂沟
滇西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床地质
双月刊
0258-7106
11-1965/P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82-45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3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