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海洋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海洋强国,始终站在维护传统航行自由和抵抗沿海国对航行自由的限制和影响这一边。最终美国选择置身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之外,但坚持《公约》的大部分规则是习惯法,通过“航行自由计划”的实施,试图控制和影响《公约》相关条款的解释。不言而喻,在《公约》未做出规定的有关历史性水域和海湾、远洋群岛水域、远洋低潮高地等问题上,“航行自由行动”和对象国的反应,就处于形成中的习惯法而言均有意义。对于《公约》作出规定的部分,一般而言,非缔约国的实践即使与《公约》解释相关,也并不具有“解释相关的嗣后实践”的功能。但是,考虑到《公约》条款可能反映同一内容的习惯法规则这一因素,美国的某些行动是行使《公约》明确规定但被“非法”拒绝的通行权(如最大12海里领海的规定)。在《公约》条款是否在《公约》缔结后“结晶”为习惯法的规则这一问题上,非缔约国而不是缔约国的实践,才可能有意义(过境通行权)。在习惯法和《公约》对同一内容暧昧不清的情形下(军舰在领海的通航涉及的无害通过制度、直线基线和专属经济区或毗连区的军事活动等几个问题),考虑到《公约》缔约国的后续实践由于解释立场差异巨大难以达成解释上的合意,由不参加《公约》的极少数国家的实践来掌控《公约》的解释是荒谬的。但是在个案中,适用此类规则进行合法性判断时,利害相关国的行动须被纳入考量,因此对象国有必要采取对抗性措施。
推荐文章
CITES缔约国大会历届提案的简要数据分析
CITES缔约国大会
CITES提案
CITES运行机制
数据分析
海军反海盗护航行动问题研究
海军
反海岛
护航行动
基于AIS数据和LSTM网络的船舶航行动态预测
船舶
航行动态预测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BP神经网络
论北极西北航道航行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路径
北极西北航道
航行自由
环保限制
航行安全控制区
特别敏感海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迁中的“航行自由”和非缔约国之“行动”
来源期刊 南大法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航行自由行动 海洋法公约 非缔约国实践 武力行使 公海自由 无害通过 过境通行 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29
页数 20页 分类号 D9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新军 清华大学法学院 15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航行自由行动
海洋法公约
非缔约国实践
武力行使
公海自由
无害通过
过境通行
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大法学
双月刊
2096-8434
32-1189/D
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法学院
28-505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7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