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大麦与谷类科学       
摘要:
为促进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在汀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于2019年引进17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以徐稻9 n-为对照,从生育期、抗逆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品种均能在安伞齐穗期内齐穗(该地区安伞齐穗期为9月15口前),生育期均处于安伞期范围内.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7个,其中瑞华1903产量最高,达10888.5 kg/hm2;圣稻022生育期最短,仅131d;南粳518株高最矮,为95.7 cm.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武运粳1706整精米率和直连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达75.0%和16.2%;南粳5718、南粳518、南粳2728直链淀粉含量在10.0%左右,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通过产量水平、农艺性状、生育期和品质等综合分析认为,供试品种中南粳518、南粳2728丰产性较好、株高较矮,日均为优良食味品种,生产中不仅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同时甲-熟能有效规避低温危害和缓解淮北地区稻麦茬口季节紧张矛盾,适合淮北中熟中粳稻区人工栽插、机插和直播条件下大面积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淮北地区几个小麦新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小麦品种(系)
淮北地区
适应性
品种更新
主产区
江苏省
丰产性
稳产性
淮北地区优质中粳稻无公害生产技术
淮北
中粳稻
无公害
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几个小麦新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小麦品种(系)
淮北地区
适应性
品种更新
主产区
江苏省
丰产性
稳产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苏淮北地区17个优质粳稻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
来源期刊 大麦与谷类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粳稻 适应性 优质 高产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育种与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16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粳稻
适应性
优质
高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麦与谷类科学
双月刊
1673-6486
32-1769/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5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