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不同活性有机碳对人工林土壤质量改善及碳库动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地区,从南向北沿着降雨和温度降低梯度选择淳化、安塞、绥德和神木共4个地区,比较研究了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不同的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湿筛法将土壤团聚体分级为粉黏粒(<0.053 mm)、微团聚体(0.25~0.053 mm)和大团聚体(>0.25 mm),用Leffory法测定3种粒径土壤团聚体低、中、高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①4个样区大团聚体(>0.25 mm)含量由南至北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微团聚体(0.25~0.053 mm)含量逐渐增加,粉黏粒(<0.053 mm)含量则先增后减.②4个样区中土壤团聚体3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低活性>中活性>高活性,其中,粉黏粒(<0.053 mm)低活性有机碳含量为1.02~1.52 g·kg-1,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53~0.91 g·kg-1,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28~0.43 g·kg-1;而微团聚体(0.25~0.053 mm)低活性有机碳含量为1.02 ~ 2.02 g·kg-1,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46~ 1.20 g·kg-1,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31~0.85g·kg-1;大团聚体(>0.25 mm)低活性有机碳含量为1.08~3.07 g·kg-1,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70~ 1.96 g·kg-1,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48~ 1.24g·kg-1.③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3种粒径团聚体的低、中、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主要与年均气温(MAT)、年均降雨量(MAP)、土壤SOC、TN和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且在同一活性下,活性有机碳含量与MAT、MAP、土壤TN、SOC、含水率的相关性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越显著.研究结果对理解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
黄土高原
刺槐
人工林
土壤
有机碳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中龄林土壤碳汇
黄土高原
刺槐人工林
植物根系
土壤碳汇
有机碳密度
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刺槐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刺槐
化学计量学
土壤
降水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动态监测研究
刺槐人工林
土壤
有机碳密度
监测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中不同活性有机碳从南到北的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 人工刺槐林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5-1102
页数 8页 分类号 X1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71/j.hjkxxb.2019.037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6)
共引文献  (439)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5(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8(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
人工刺槐林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0253-2468
11-1843/X
大16开
北京2871信箱
82-62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60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817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