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研究鲸类演化的珍贵"活化石",具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濒危动物"展厅的白暨豚标本,是20世纪50年代安徽渔民在捕鱼过程中误捕,后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珍藏。2009年5月17日国家动物博物馆正式开放之时,首次公开展出。白暨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级,且早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最后一次在野外见到白暨豚是2004年在长江南京段,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头白暨豚"淇淇"于2002年7月14日逝世。
推荐文章
浅谈博物馆藏品工作--以南宁市博物馆为例
南宁市博物馆
藏品工作
重要性
内容
乐都区博物馆藏品保护现状及对策
博物馆
藏品保护
问题
对策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藏爬行动物名录
重庆自然博物馆
爬行动物
博物馆藏品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博物馆
藏品
利用问题
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暨豚——国家动物博物馆藏品
来源期刊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国家动物博物馆 白暨豚 濒危动物 人工饲养 科研价值 保护野生动物 鲸类 功能性灭绝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
页数 1页 分类号 Q958.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国家动物博物馆
白暨豚
濒危动物
人工饲养
科研价值
保护野生动物
鲸类
功能性灭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双月刊
1009-6183
11-4490/G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综合楼六层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