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淮河流域柳编工艺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它的兴起与发展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为其兴起提供了自然条件;发达的农业生产、精湛的手工技艺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柳编工艺得以在淮河流域兴起、发展和演变,它承载的社会功能和蕴含的文化内涵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变化.结合现有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追溯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兴起原因与发展历史,解读其历史文化内涵,解构其编织工艺的类型与特色,并基于目前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三位一体的活态传承模式,以推动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推荐文章
数字经济下非遗文化传承及产品典藏营销策略研究
数字经济
非遗文化传承
区块链
数字藏品
虚拟社交
传统手工艺“工匠精神”的文化意蕴与当代价值
传统手工艺
工匠精神
文化意蕴
当代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非遗文化的工匠精神 ——淮河流域柳编工艺历史与活态传承研究
来源期刊 工业 工程 设计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柳编工艺历史 活态传承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传统工艺振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J52
字数 94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磊 79 657 13.0 23.0
2 韦艳丽 16 48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河流域
柳编工艺历史
活态传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业 工程 设计
双月刊
2096-6946
50-1219/TB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