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底水锥进是底水油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伴随油田开发全过程的主要开发矛盾,一般采用水平井这一开发方式.由于水平井段井筒流动摩阻的存在,使得水平井段各处的压力剖面和供液剖面不均衡,造成水平井根部过早见水.而中心管技术,将油管的吸入口由水平段根部延伸到水平井段中部,较好平衡水平井段的压力分布和供液剖面,从而延缓底水锥进,改善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对疏松砂岩效果更为明显.本文在珠江口盆地A油田群、B油田、C油田开发过程中,先后使用中心管技术进行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以C油田底水油藏为例,13口生产井中,采用中心管生产的6口井开发效果好的比例达到70%,而未采用中心管的7口生产井开发效果好的比例仅为30%.中心管技术改善底水油藏开发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被动的开发局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推荐文章
吴起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底水油藏
延10
水平井开发
双层完井技术提高底水油藏开发效果
双层完井
井底排水
底水油藏
底水锥进
油水分采
中心管采油技术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水平井
底水油藏
中心管采油
选择性堵水
渤海油田
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
开发效果
灰色系统
剩余油
井网密度
调整对策
数值模拟
马北一号边底水油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心管技术能有效改善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
来源期刊 中外能源 学科
关键词 中心管 底水油藏 水平井 底水锥进 疏松砂岩 出砂堵塞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勘探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2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维华 6 6 2.0 2.0
2 莫起芳 3 2 1.0 1.0
3 吴星宝 2 0 0.0 0.0
4 伍文明 3 2 1.0 1.0
5 郑圣黠 2 0 0.0 0.0
6 文星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心管
底水油藏
水平井
底水锥进
疏松砂岩
出砂堵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能源
月刊
1673-579X
11-5438/TK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9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