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1971-2016年NCEP/NCAR的逐日、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冬季北半球西伯利亚风暴轴(Siberian Storm Track,SIST)、北太平洋风暴轴(Pacific Storm Track,PST)和北大西洋风暴轴(Atlantic StormTrack,AST)的协同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 表明:(1)三大风暴轴不仅各自的位置与强度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风暴轴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协同变化且年代际尺度上比年际尺度上更紧密.年际尺度上,SIST与AST的经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而PST和AST的协同性较差;年代际尺度上,SIST与PST的经、纬度变化均呈弱的负相关,SIST与AST的经度和强度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PST与AST的经、纬度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2)由联合EOF分析得到北半球风暴轴的协同变化时空特征:在年际尺度上,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SIST偏弱(强),PST主体偏弱(强)、东南偏强(弱),AST略偏北(南)偏强(弱)但不显著的协同变化.PC1为正位相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为:500 hPa高度场上为太平洋北美(Pacific North America,PNA)型和欧亚(Eurasian,EU)型的正位相,东亚急流偏强且偏南;第二模态主要表现为SIST偏强(弱)且偏东(西),PST中东部偏南(北)、西部强度偏强(弱),AST偏强(弱)的协同变化.PC2为正位相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为:500 hPa高度场上为PNA型和大西洋东部(East Atlantic,EA)型的正位相,北美急流减弱;在年代际尺度上,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SIST偏西(东)且偏弱(强),PST偏东(西)且偏弱(强),AST偏西(东)且偏弱(强)的协同变化.PC1为正位相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为:500 hPa高度场上为西大西洋(West Atlantic,WA)型和EU型的正位相.第二模态主要表现为SIST偏强(弱)且偏北(南),PST偏南(北)且偏弱(强),AST北抬(南压)的协同变化.PC2为正位相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为:500 hPa高度场上为EU型和WA型的正位相,东亚急流强度加强且偏南,北美急流强度减弱.
推荐文章
冬季北半球风暴轴的多尺度能量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风暴轴
多尺度能量
低频尺度环流
维持机制
冬季北半球大气低频环流型的年际变化特征
低频环流型
低频环流型系数
年际变化
北半球冬季南北半球环流同时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与ENSO的联系
气候学
同时变化模态
SVD
南北半球
环流变化
气候异常
ENSO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冬季北半球风暴轴的协同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气象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风暴轴 年际年代际 协同变化 大气环流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433
字数 91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2018jms.009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欣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9)
共引文献  (151)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风暴轴
年际年代际
协同变化
大气环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科学
双月刊
1009-0827
32-1243/P
16开
南京市昆仑路16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23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