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捕蚊器对白蚊伊蚊成蚊的引诱效果.方法 选择苏州市城镇居民区和环境监测中心进行现场试验,监测时间为每天15:00-15:30开始,持续2 h.每处生境分别放置三种捕蚊器,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依次轮换放置捕蚊器的位置,共计试验三轮.结果 BG-trap捕蚊器监测发现,白纹伊蚊成蚊活动有两个高峰,分别为5:00-7:00和15:00-17:00.在城镇居民区,功夫小帅、迈斯翠和BG-trap三种捕蚊器白纹伊蚊成蚊捕获数分别为2.0、0.9、57.5只/盏;在环境监测中心,功夫小帅、迈斯翠和BG-trap三种捕蚊器白纹伊蚊成蚊捕获数分别为4.7、1.3、42.0只/盏.BG-trap捕蚊器还可捕获少量淡色库蚊.结论 三种捕蚊器均能捕获一定数量白纹伊蚊成蚊,其中BG-trap捕蚊器白纹伊蚊成蚊捕获率最高,是一款值得推广的伊蚊监测工具.
推荐文章
2017-2019年成都市新都区蚊媒密度监测分析
蚊媒
密度监测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嗜人按蚊在蚊笼内产卵的实验观察
嗜人按蚊
群体产卵
孵化率
微小按蚊种团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微小按蚊
乌头按蚊
溪流按蚊
酯酶同工酶
电泳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人、鼠血清三种蚊媒病毒抗体调查
云南省
乙型脑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
辛德毕斯病毒
血清学调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捕蚊器在伊蚊成蚊监测中的效果比较
来源期刊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伊蚊成蚊 捕蚊器 监测工具 效果评价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175,1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84.31
字数 22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0.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学良 16 28 3.0 3.0
2 顾灯安 6 8 2.0 2.0
3 许圆 4 3 1.0 1.0
4 孙爱娟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伊蚊成蚊
捕蚊器
监测工具
效果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季刊
1672-2302
34-1263/R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377号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东楼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5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