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星载方位向扫描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中天线无法实现连续扫描而引入成对回波的问题,提出了波束跃度对SAR成像质量影响的定量化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广义的SAR成像几何模型,以模式因子区分不同的方位向扫描模式;结合傅里叶级数和泰勒级数展开推导了波束跃度下的方位向天线方向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方位向回波信号模型;得到成对回波幅度和位置与波束跃度的定量关系,着重比较分析了波束跃度对不同方位向扫描模式SAR图像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方位向多波束星载SAR仿真
合成孔径雷达
多波束
回波模型
基于Spectral-Fit法的星载SAR方位多波束方位向非均匀采样的处理
星载SAR
方位多波束
非均匀采样
Spectral-Fit法
星载分离相位中心方位多波束SAR方位向非均匀采样
星载
分离相位中心
方位多波束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向非均匀采样
滤波器组
调频连续波SAR方位多波束成像
FMCW SAR
DPC
方位多波束
RD成像算法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波束跃度对星载方位向扫描模式SAR图像质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上海航天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向扫描模式 波束跃度 模式因子 成对回波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创新与探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7
页数 8页 分类号 TN959.74
字数 46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328/j.cnki.1006-1630.2020.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俊豪 5 8 2.0 2.0
2 卢护林 8 12 3.0 3.0
3 李银伟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魏维伟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向扫描模式
波束跃度
模式因子
成对回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航天
双月刊
1006-1630
31-1481/V
上海元江路3888号南楼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6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