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与传统切开入路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4例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均为AO C1.3型骨盆骨折,术前均接受神经核磁检查明确腰骶神经未被骨折断端或骨块卡压;骨盆损伤均一期采用前后联合固定,骶骨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组[简称机器人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3±1.2)岁(范围,22~56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神经损伤2例,Gibbons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和传统后正中切开入路组[简称切开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38.2±1.6)岁(范围,19~58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神经损伤3例,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Majeed功能评分采用f检验,Mears和Velyvis评价、内固定置入准确度、骨折愈合率采用卡方检验,术后感染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Gibbons分级变化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3.2)个月(范围,14~36个月).手术时间,机器人组为(100.3±14.5) min,切开组为(202.0±18.5) min;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为(180.0±17.4) ml,切开组为(850.0±15.2)ml;术中透视时间,机器人组为(23.3±4.5)s(包括切开前机器人扫描定位图像时间);切开组为(90.0±7.7)s.Mears和Velyvis评价,机器人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切开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两组复位满意率均为91.7%(11/12).两组均置入36枚螺钉,其中机器人组螺钉置入准确率100%,切开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77.78%(28/36).两组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机器人组(8.5±1.9)个月,切开组(12.8±2.4)个月.Majeed评分,机器人组(86.2±3.4)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切开组(84.2±2.7)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机器人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开组术后出现1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表浅感染,感染率为25%.Gibbons分级,机器人组1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切开组2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机器人组与切开组患者Gibbons分级变化、Mears和Velyvis评价、骨折愈合率、Majeed评分及术后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t=14.99)、术中透视时间(t=32.13)、术中出血量(仁100.46)、内固定置入准确率(x2=9.00)及骨折愈合时间(t=4.87)方面,机器人组均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三角固定与传统切开固定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少、出血量小、内固定置入更为准确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更优选择.
推荐文章
骨盆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处理
骨盆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复位
内固定
髓内针固定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折,不愈合
骨移植
旋转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探讨
桡骨远端
不稳定性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比较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锁定解剖钢板
内固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器人辅助微创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获奖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7-284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20.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健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盆科 30 430 11.0 20.0
2 田维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盆科 13 64 5.0 7.0
3 刘兆杰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盆科 15 80 5.0 8.0
4 孙玉玺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盆科 4 2 1.0 1.0
5 戚浩天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盆科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