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细胞),白念珠菌刺激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GFR及可能相关的免疫通路因子的表达.构建EGFR-siRNA VK2/E6E7细胞模型,与白念珠菌共培养后,分别利用ELLISA及全自动细胞检测仪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敲除前后阴道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对白念珠菌感染防御能力的改变.构建阴道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qPCR检测阴道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免疫通路因子的表达;并检测EGFR磷酸化抑制剂阻断通路后,阴道组织局部的真菌载量和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qPCR检测显示,EGFR、STAT3、GM-CSF及IL-1β在VK2/E6E7细胞感染白念珠菌后表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LISA检测结果显示,EGFR-siRNA VK2/E6E7细胞感染白念珠菌后GM-CSF、IL-8、IL-1β、MIP-3α表达显著下降(P<0.05);全自动细胞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EGFR敲除细胞在感染白念珠菌30 h后的防御能力和细胞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降低.qPCR检测显示小鼠阴道感染白念珠菌后EG-FR、HER2、STAT3、IL-8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磷酸化抑制剂阻断EGFR通路后,小鼠阴道灌洗液菌载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在感染后第7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通路因子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
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放射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在口腔溃疡愈合中的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
口腔溃疡
消化道溃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初探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白念珠菌 阴道念珠菌病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1
页数 7页 分类号 R519.3
字数 56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27.2020.02.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白念珠菌
阴道念珠菌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