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自愈性闭合(SC)情况,探讨P-VSD的治疗时机.方法 :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单纯P-VSD的患儿112例(平均年龄4.7 d),根据有无膜部瘤形成分为膜部瘤形成组(n=59)和无膜部瘤组(n=53).所有患儿在入选、出生1个月、出生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每半年检查1次,随访至6周岁,观察6年内P-VSD的SC率和SC时间.结果 :P-VSD患儿6年内发生SC者共64例,其中≤3岁者52例,占≤3岁患儿的46.43%,>3岁者12例,占>3岁患儿的25.00%,3岁以前发生SC的情况较多.所有发生SC的患儿缺损大小平均为(3.9±1.5)mm,SC率为57.14%,SC时间为(2.3±1.5)岁,其中膜部瘤形成组49例,缺损大小平均为(4.0±1.5)mm,SC率83.05%,SC时间为(2.4±1.5)岁;无膜部瘤组15例,缺损大小为(3.5±1.2)mm,SC率28.30%,SC时间为(2.0±1.4)岁.膜部瘤形成组SC率显著高于无膜部瘤组(P<0.05).26例P-VSD患儿在随访期间接受了手术闭合治疗,其中膜部瘤形成组7例,无膜部瘤组1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缺损明显大于发生SC的患儿[(6.2±1.0)mm对(3.9±1.5)mm,P<0.05].结论 :缺损较小的P-VSD患儿出生后6年内的SC率>50%,有膜部瘤形成的P-VSD患儿较易发生SC;缺损较大的P-VSD患儿SC率较低,建议手术治疗.
推荐文章
沈阳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结果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出生缺陷
分析
昆山市0~5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
普查
流行病学
检出率
儿童
贵州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罹患因素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罹患因素
贵州
"杂交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7例
杂交微创伤手术
非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愈性闭合情况观察
来源期刊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形成 自愈性闭合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1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6583.2020.01.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形成
自愈性闭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双月刊
1673-6583
31-1951/R
16开
上海市建国西路602号
4-188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2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