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内含"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两环节的动态过程,即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全国范围执政党的身份开展的真正覆盖全体大众、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实践.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至名归的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名副其实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的客体.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兼具主客体的二重性,要求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其作为客体的差异性,又要注意发挥其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以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辩证统一.
推荐文章
试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科学内涵
必然性
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究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基本经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主客体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研究|Research on Sinic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23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主客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半年刊
978-7-216-07892-4
16开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9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