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铁路路网向西部地区扩展,高海拔铁路隧道数量显著增加.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温和低含氧量的特点,且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烟气扩散速度加快,但人员疏散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鉴于此,文章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给出了铁路隧道群划分标准,洞口间距小于250 m定义为毗邻铁路隧道群,洞口间距大于250 m小于400 m定义为连续铁路隧道群;探明了高海拔地区人员疏散能力下降规律,海拔每升高1000 m,人员疏散能力相较平原地区约下降11.28%;得到了考虑坡度和海拔高度的人员疏散能力综合折减系数;综合考虑海拔高度、坡度等因素,给出了紧急救援站上下坡方向隔离区长度分别应不小于700 m和200 m的建议;依据烟气扩散规律和人员疏散能力等参数,给出了洞内外紧急救援站、紧急出口和避难所等防灾救援土建结构的设计建议,提出了适用于高海拔铁路隧道的救援模式.
推荐文章
新型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工程施工技术
防灾救援
竖井
风机房
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定点防灾救援研究
高海拔地区
铁路隧道
数值模拟
火灾
疏散救援
高海拔寒冷区核桃苗木种植关键技术
核桃苗木
高海拔寒冷区
种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海拔大规模铁路隧道群防灾疏散救援工程关键技术探讨
来源期刊 现代隧道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防灾救援关键技术 现场实验 理论分析 数值计算 高海拔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特约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U458.1|X951|TU921
字数 39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07/j.cnki.mtt.2020.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明年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82 4452 36.0 55.0
5 于丽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7 492 12.0 17.0
9 郭晓晗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 5 1.0 1.0
13 崔鹏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铁路隧道
防灾救援关键技术
现场实验
理论分析
数值计算
高海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隧道技术
双月刊
1009-6582
51-1600/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62-19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