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非急性期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诊断为非急性期VKH的40例(80眼)患者纳入研究,总结分析其眼底影像特征.结果:40例患者中12例(24眼)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上皮损伤改变;10例(20眼)出现不同程度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损伤;18例(36眼)患者眼底彩色照片可见已视盘为中心视网膜脉络膜皱褶形成的放射状条纹样改变.24例(48眼)非急性期VKH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呈现不典型的荧光素渗漏.其中10例(20眼)FFA表现为早期后极部可见部分高荧光点,至造影晚期均未见高荧光点的扩大、渗漏及荧光积存现象;14例(28眼)可见后极部大量强荧光点,观察至晚期均强荧光点轻度扩大渗漏,呈弥漫的点状高荧光区.6例(12眼)造影均无明显脉络膜视网膜荧光素渗漏,但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提示仍有不同程度神经上皮层脱离,伴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波浪状改变.4例(8眼)病程较长患者其眼底表现为后极部灰白色视网膜下条状、片状纤维瘢痕.40例患者中有37例视盘于FFA晚期呈不同程度荧光素着染强荧光,3例伴少许荧光素渗漏.结论:非急性期VKH眼底改变可以是多种表现,而眼底影像表现提示病变不同恢复程度及进展情况,有助于更为深入、细致、动态地了解该病的组织病理改变、发展转归,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推荐文章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荧光血管造
视力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中西医结合治疗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病例对照研究
激素
葡萄膜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急性期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眼底荧光造影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眼科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色素上皮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9-32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78/j.issn.1000-4432.2020.11.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娟娟 54 86 5.0 7.0
2 黎铧 43 68 4.0 6.0
3 张娟 8 3 1.0 1.0
4 马银燕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色素上皮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学报
季刊
1000-4432
44-1119/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46-30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8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