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血液凝血和纤溶相关标志物进行动态分析,探讨其与迟发性脑缺血(DCI)之间的关系,尝试从临床角度阐述微血栓形成机制在DCI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潜在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发病3 d内的aSAH住院患者165例.入院后按照统一标准化方案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发病后(4±1)、(7±1)、(10±1)、(13±1)d的血液样本,记录DCI患者及非DCI患者各时间点的部分血液凝血[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及纤溶相关标志物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PT、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通过凝血酶测定,D-二聚体含量通过乳胶光度法测定,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检测分别采用vWF抗原检测试剂盒和vWF活性检测试剂盒,并对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各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DCI发生率为31.5%(52/165).凝血及纤溶标志物相关结果显示,DCI患者在aSAH后早期即出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含量和活性升高,并在发病后(7±1)d达到高峰,DCI患者vWF抗原及活性水平较非DCI患者更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73、5.784,P值分别为0.017、0.021),同时vWF抗原及活性水平与时间相关(F值分别为105.448、89.141,均P<0.01),且存在组别与采样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9.525、10.114,P值分别为0.022、0.016).此外,DCI与不同采样时间对PT、APTT、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无明显影响(均P>0.05),并且两组别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 DCI患者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高于非DCI患者,提示可能存在微血栓形成,动态监测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有助于早期发现DCI.
推荐文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脉瘤性
临床护理
迟发性脑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护理研究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护理
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相关因素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相关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早期凝血及纤溶生物标志物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迟发性脑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微血栓形成 凝血纤溶标志物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77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20.01.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6)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迟发性脑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微血栓形成
凝血纤溶标志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