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厘清莱州湾凹陷馆陶组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构造馆陶组沉积期的沉积基准面及可容纳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与河流相沉积演化模式,分析了河流相储层的控藏作用.结果表明:①馆陶组作为三级层序,内部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由早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晚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构成.②馆陶组发育网状河、辫状河和曲流河3种河流相类型,受不同体系域的影响,三者在纵向上不断演化,导致储层垂向相变以及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不同河流相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油藏特征,早期发育的网状河储层侧向上相互切割拼接,垂向上存在稳定的泥岩夹层,导致横向连通性较好、垂向连通性较差,形成岩性-构造油藏;中期发育的辫状河储层在侧向和垂向上往复切割、相互叠置,侧向与垂向连通性均较好,形成构造-层状油藏;晚期发育的曲流河储层受大套泥岩隔层阻隔,侧向及垂向连通性均较差,形成孤立的岩性油藏.以上认识可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推荐文章
莱州湾凹陷南部缓坡带垦利16-A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莱州湾凹陷
垦利16-A构造
构造演化
断裂体系
油气特征
成藏模式
莱州湾凹陷中央构造带断层活动性及其控藏作用
断层活动性
断层封闭性
构造演化史
莱州湾凹陷
莱州湾凹陷垦利10-4油田成藏模式
莱州湾凹陷
垦利10-4油田
混合供烃
储盖组合
近源捕集
晚期成藏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莱州湾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生成
运移与聚集
成藏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可容纳空间变化的河流相演化新模式及其控藏作用 ——以莱州湾凹陷垦利A构造为例
来源期刊 岩性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河流相 可容纳空间变化 沉积演化 成藏特征 新近系 馆陶组 莱州湾凹陷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8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E121.3
字数 88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108/yxyqc.202005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海风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18 93 6.0 9.0
2 白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4 16 2.0 4.0
3 高雁飞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4 13 2.0 3.0
4 黄振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4 4 1.0 2.0
5 王航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1)
共引文献  (527)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2(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4(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9(4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流相
可容纳空间变化
沉积演化
成藏特征
新近系
馆陶组
莱州湾凹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性油气藏
双月刊
1673-8926
62-1195/TE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535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7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