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中药系统鉴定法鉴别青葙子及其混伪品,为青葙子药材的准确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性状、微性状、显微鉴别和DNA条形码分析等方法,对青葙子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比对分析,利用MEGA7.0软件计算物种DNA条形码序列的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评估序列的条形码间距,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仅凭性状鉴别难以区分青葙子与混伪品;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其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经筛选,推荐ITS序列作为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trnL序列作为补充序列.结论:中药系统鉴定法能够完成对青葙子药材的精准鉴别.
推荐文章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快速鉴别掺杂、霉变药材探讨
中药材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
快速鉴别
掺杂
霉变
传统经验鉴定法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中药材鉴定
现代显微技术
传统经验鉴定
传统经验鉴定法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药材鉴定
传统经验鉴定法
中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中药系统鉴定法进行青葙子药材的鉴别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青葙子 性状鉴别 微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DNA条形码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鉴别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6-30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82.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20.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来慧丽 6 19 2.0 4.0
2 吴文如 33 201 8.0 13.0
3 安鑫 5 6 1.0 2.0
4 陈镇舟 2 0 0.0 0.0
5 谭新宁 2 0 0.0 0.0
6 张戴英 1 0 0.0 0.0
7 黄玉桦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葙子
性状鉴别
微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DNA条形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