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兔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的方法,观察模型的自然病程及造模后的病理改变.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共40只,分为3组,第1组8只进行连续观测,第2组24只,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进行单点观察,第3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第1、2组均右眼造模,经兔耳缘静脉推注10%荧光素钠注射液(0.3 ml/kg)后,右眼在激光接触镜下,以能量100~300 mW,光斑直径100~300 μm,波长530 nm,持续时间0.2~0.5s,应用532激光距离视盘0.5个视盘直径(DD)外进行节段性光凝,光凝一侧或双侧分支静脉,每一静脉击射平均约30点.造模前后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分别在7、14、21和28 d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眼底彩照和FFA检查证实2组兔眼造模后均有BRVO表现,并且2组实验兔光凝血管阻塞程度表现大致相同,模型维持时间及血管再通时间也基本一致,个体差异中循环障碍维持时间各有不同,最长21d,最短7d,约81%能维持14~21 d.(2)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在14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模型兔(2.83±1.17)个明显少于正常兔(12.33+8.07)个,t=2.480,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核层细胞层数:模型兔(4.00+ 1.27)层少于正常对照组(5.83±0.75)层,t=4.166,P=0.000,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时间点模型组基本同正常组.(3)总体上14d前模型兔眼视网膜形态结构改变、血栓形成及循环障碍性改变符合BRVO临床病理情况,21 d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兔光化学法可建立与临床病理机制相似的、可靠的BRVO动物模型,造模操作方便,方法易于掌握和眼底观察.该模型的维持时间及病程演变,为BRVO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必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