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由最初的实用目的到现代作为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经历了魏晋崇尚韵味、唐代崇尚法度、宋代崇尚意趣、元明崇尚姿态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期里出现不同的书风,不仅反映出历史文化发展状况,也体现出人们观念的转变.从中国早期的陶文、甲骨文、金文、帛书到汉隶、魏碑,再加上残纸、敦煌写经等,严格地说它们并不尽是典雅的.它们中的大部分并没做到结构严谨、对称均衡,其中不乏匠气之作.汉字发展到秦小篆时,才具备典型的美的形式,如《峄山碑》《会稽山刻石》.随着字体的持续演变,草书、行书、楷书逐渐成熟,并涌现出了钟繇、王羲之等大书家,中和美的审美观逐步确立.明末清初以前,中和美的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书法的发展方向,大多书家都遵循着这一宗旨〔1〕.清代中后期,在"尊碑抑帖"的口号下,拙朴、生辣、浑厚的形态成为书家的追求目标.近现代以来,有些书家继承并发展清代的美学思想,碑帖兼容,立足于碑学,以帖为用,探索新的道路.如以拙朴天真、自然率意见长的谢无量,其书更是以"孩儿体"著称.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流行书风"风靡一时,效仿"孩儿体"的风气甚浓,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以达到"创新"的目的.然而,"孩儿体"是否人人可学亦或人人能学?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孩儿体"可不可学
来源期刊 书法教育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观察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8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书法教育
双月刊
2096-4552
10-1523/J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甲3号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511室
201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
总下载数(次)
50
总被引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