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摘要:
对38CrMoAl钢表面进行离子渗氮与激光淬火复合处理.结果 发现复合改性层的平均硬度为750 HV,相比于单一激光淬火层的硬度提高~200 HV,较高的硬度源于激光淬火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与N的固溶强化作用;复合改性层厚度为856 μm,相比于渗氮层提高了195%,相比于激光淬火层提高了94%.复合工艺深层硬化机制为渗氮过程引入的N元素显著降低了合金钢表面奥氏体转变温度,在相同激光工艺下表面发生奥氏体转变的深度增加,因此能够发生马氏体相变强化的深度增加.此外,次表层的硬度与残余应力是抑制疲劳裂纹萌生的关键.复合工艺改性层100 μm处的硬度与残余压应力分别为823 HV和520.57 MPa,相比于渗氮试样硬度提高了~200 HV,残余压应力提高了124.31%.根据本文中对疲劳性能的数学分析可以预测,复合改性层的疲劳强度相比于渗氮试样可提高一倍.
推荐文章
38CrMoAl钢喷丸预处理与稀土催渗等离子多元共渗复合工艺研究
38GrMoAl钢
喷丸预处理
等离子多元共渗
稀土催渗
复合工艺
38CrMoAl钢离子渗氮与激光淬火硬化层倍增技术
38CrMoAl钢
离子渗氮-激光复合改性
数值模拟
组织结构
硬度
具有纳米结构表层的纯铁和38CrMoAl钢的渗氮
纳米材料
38CrMoAl钢
渗氮
表面机械研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8CrMoAl钢离子渗氮与激光淬火复合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学科
关键词 38CrMoAl钢 离子渗氮 激光淬火 疲劳强度 深层硬化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156.8+2|TG1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媛 4 2 1.0 1.0
2 梁嘉文 1 0 0.0 0.0
3 王祎雪 1 0 0.0 0.0
4 闫牧夫 1 0 0.0 0.0
5 王禹淞 1 0 0.0 0.0
6 涂志豪 1 0 0.0 0.0
7 田野 1 0 0.0 0.0
8 王天成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38CrMoAl钢
离子渗氮
激光淬火
疲劳强度
深层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双月刊
1673-4971
36-1291/TG
大16开
198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4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2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