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2002-2019年平潭海域发生的16次夜光藻赤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平潭海域的水温资料和平潭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夜光藻赤潮的发生与海表水温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平潭海域夜光藻赤潮常发生于4月中旬-5月;(2)夜光藻赤潮发生的较适宜水温为14.4~24.7℃,最适宜水温为20.7~22.8 ℃;(3)更温暖的水温和气温背景更有利于赤潮的发生,而且在赤潮发生的前1d,气温靠近最适宜赤潮发生的水温;(4)与其他赤潮发生类似,平潭海域夜光藻赤潮倾向于发生在弱风速时段;(5)相对湿度高、日照时数少的阴天更有利夜光藻繁殖.
推荐文章
厦门海域血红哈卡藻赤潮的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厦门海域
血红哈卡藻
赤潮
环流形势
水文气象
天津近海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分析
天津海域
赤潮
特征
分析
莱阳梨文化节气象条件统计分析
莱阳梨文化节
气象条件
统计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适宜平潭海域夜光藻赤潮发生的水温和气象条件统计分析
来源期刊 海洋预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平潭 夜光藻 赤潮 水温 天气 适宜条件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3
页数 9页 分类号 X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37/j.issn.1003-0239.2020.06.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平潭
夜光藻
赤潮
水温
天气
适宜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预报
双月刊
1003-0239
11-1837/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8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6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3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