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制定条带式残采区复采的合理开采方式,以西河煤矿3#煤层条带式残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复采工作面通过条带式残采区引起的覆岩运移变形特征和稳定性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与条带式残采区斜交角度在30°以上时,采场前方覆岩破坏形成的剪切破坏区域和拉伸破坏区域呈现出独立的变化特征,工作面前方煤柱和顶板会对上覆岩层形成有效的支撑作用;旧采残煤复采过程中顶板垮落以分段、分步、局部零星的多次垮落方式为主,工作面整体的矿压显现并不十分强烈.研究表明:复采工作面通过条带式残采区时工作面与巷道呈30°夹角布置是合理可行的.
推荐文章
大采高综采面覆岩结构及煤壁稳定性研究
大采高
覆岩结构
煤壁片帮
离散元数值分析
残留空区下残煤复采工作面稳定性研究
厚煤层
残煤复采
残留“空区”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硬夹矸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稳定性分析
大采高工作面
煤层硬夹矸
煤壁稳定性
片帮
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稳定性研究
大采高
煤壁片帮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采工作面通过条带式残采区覆岩稳定性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矿业安全与环保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条带式残采区 复采工作面 斜交角度 顶板垮落 稳定性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D322
字数 2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835/j.issn.1008-4495.2020.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大鹏 9 7 1.0 2.0
2 唐海波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6 19 2.0 4.0
3 王昆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5 59 2.0 5.0
4 徐忠和 4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7)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6(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条带式残采区
复采工作面
斜交角度
顶板垮落
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双月刊
1008-4495
50-1062/TD
大16开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科城路6号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78-35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0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24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