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明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设置5个周年定位处理,即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SSSL),研究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孔隙、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磷钾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可以改善土壤孔隙特性,增加土壤孔隙度、孔隙体积和大孔隙数量.而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对土壤耕层改良的效果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均高于秋季深松(耕)+夏季免耕.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对土壤耕层的改良效果最好,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产量最高.与秋季旋耕+夏季免耕相比,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11.3%和35.4%,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磷钾积累分别增加28.2%,62.3%,67.8%和63.8%,产量提高27.8%.因此,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耕作制度.
推荐文章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养分和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
砂姜黑土
土壤养分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深松(耕)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耕作方式
土壤三相比R值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
砂姜黑土
土壤养分
有机碳
籽粒产量
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深松(耕)时机
深松(耕)方式
土壤紧实度
玉米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及其 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耕作时期 耕作方式 土壤孔隙 土壤呼吸速率 养分积累量 产量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2-399,429
页数 9页 分类号 S512.1|S147.2
字数 744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潮海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146 3968 34.0 59.0
2 杨丽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8 25 4.0 4.0
3 李娜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5 139 7.0 11.0
4 赵亚丽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8 871 14.0 28.0
5 刘卫玲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4 28 2.0 4.0
9 程思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0 0.0 0.0
10 吴健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5 1.0 2.0
11 王红梅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7)
共引文献  (479)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6(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7(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8(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1(5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12(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3(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4(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5(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1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耕作时期
耕作方式
土壤孔隙
土壤呼吸速率
养分积累量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340
41-1112/S
大16开
郑州文化路95号
36-132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5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