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地质力学理论,对张家口地区的构造体系进行了划分,并探讨其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张家口地区存在三个活动的构造体系,即阴山纬向构造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构造带、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北北东向的岩浆岩侵入构造带,且在晚近期仍有不同程度的活动.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构造带的一级构造控制了地下热水带的分布,其次级构造与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的复合交汇部位控制了地下热水点的出露位置.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向构造带为主的多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并有近期的岩浆岩分布,水质类型为SO4-Na型、富含有特殊离子氟和可溶性偏硅酸的区域性低电阻区域是寻找地下热水的有利地区.
推荐文章
张家口地区褐鳞蘑菇栽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褐鳞蘑菇
病虫害
防治方法
张家口坝上地区幼林抚育关键技术浅析
张家口
坝上地区
幼林抚育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县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张家口
县域
发展协调度
生态资源
经济水平
社会发展
张家口地区农村房屋建筑特征和抗震能力评价
农村房屋
震害特征
抗震能力
张家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张家口地区的构造体系及其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煤炭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下热水 控制作用 构造体系 张家口地区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非煤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82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4.1
字数 81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20.05.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明忠 12 3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热水
控制作用
构造体系
张家口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煤炭地质
月刊
1674-1803
13-1385/TD
16开
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5楼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49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