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太湖水华水体中分离纯化细菌,再将细菌的LB液体和固体斜面纯培养物分别收集后感染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胞,从中筛选出7株具有溶藻活性的细菌,并对其中一株溶藻细菌THW7的溶藻方式及溶藻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理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仅采用细菌的LB液体纯培养物进行溶藻细菌筛选会存在误筛或高估溶藻效率的风险,而采用细菌的固体斜面纯培养物进行筛选则可避免以上风险;溶藻细菌THW7通过分泌胞外活性物质的方式间接溶藻;在THW7无菌滤液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1),10d溶藻效率可达94.38%,光合系统活性也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积累,SOD、POD、CAT活性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推测菌株THW7分泌的溶藻活性物质可能作用于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光合系统Ⅱ,阻碍电子传递,抑制其光合作用过程,并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破坏藻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实现溶藻作用.
推荐文章
溶藻细菌及溶藻物质研究进展
溶藻细菌
溶藻物质
水华
一株溶藻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的分离鉴定及溶藻活性初探
溶藻细菌
链状亚历山大藻
交替假单胞菌
赤潮
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球形棕囊藻溶藻作用的环境因子研究
球形棕囊藻
溶藻细菌
盐度
光照
藻细胞数
溶藻细菌对棕囊藻溶藻过程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溶藻细菌
溶藻过程
扫描电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溶藻细菌筛选及溶藻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理活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溶藻细菌 筛选方法 溶藻方式 生理活性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8-646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48.1
字数 6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41/2020.07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立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67 3487 32.0 52.0
2 陈莉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6 左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10 刘津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4)
共引文献  (178)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绿微囊藻
溶藻细菌
筛选方法
溶藻方式
生理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生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0-3207
42-1230/Q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水生所 (武昌东湖南路7号)
82-32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5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