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泄密型内幕交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院)在1983年的Dirks v.SEC案中确立了个人利益标准,即接受内幕信息者(以下简称受密者)的内幕交易责任取决于泄露内幕信息者(以下简称泄密者)是否从泄密中获取了个人利益,当泄密者将内幕信息无偿赠给从事证券交易的亲友时,可以推定泄密者谋取了个人利益.该推定在2016年最高法院对Salman v.United States案的判决中被进一步确认.个人利益标准建立在泄密者违反对公司股东信义义务的基础上,是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谋利目的的客观标准,允许了部分合法的选择性信息披露,具有合理性.但该标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获取个人利益的含义不明晰;其次,该标准没有涵盖所有违反信义义务的情形;再次,对外部人泄密有时并不需要个人利益的判断;最后,禁止选择性披露的立法实践也让该标准的设立不再有必要.个人利益标准未来将何去何从,还有待司法的裁断.
推荐文章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政监管的缺失问题
证券市场
行政处罚
证监会
内幕交易
证券内幕交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内幕交易
兜底条款
操纵证券市场罪
经济法
刑法
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及其完善
内幕交易
认定
外国法
赔偿机制
内幕交易与市场信息效率
内幕交易
信息效率
信息披露监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偿泄密是内幕交易吗?——对美国泄密型内幕交易中个人利益标准的反思
来源期刊 金融法苑 学科
关键词 无偿泄密 内幕交易 信义义务 个人利益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他山之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1-233
页数 2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偿泄密
内幕交易
信义义务
个人利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融法苑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益泽路2号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
总下载数(次)
393
总被引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