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之规定涉及侵权惩罚性赔偿可否与损害相分离的问题争议.分离观点的一种可能辩护是,应将消费者为不合格食品支付的价款纳入到损害的范围,从而使惩罚性赔偿与“实质损害”相分离,但这违反了“纯粹经济损失”排除规则,也未构成排除规则之例外.另一方面,分别诉诸于“道德可责性”与“行为抑制”的侵权法目的来对分离观点加以证成的进路不具可行性,前者忽视了侵权法是一种接纳了道德运气的规范性实践,且报应正义观念属于矫正正义的子集;后者作为一种后果主义或功能主义的考量完全错失了对侵权法内在可理解性的把握.根据侵权法的矫正正义观,损害这一要件构成了当事人之间直接联系的双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因此无法与损害相分离.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损害”作为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不可分离之要件——兼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
来源期刊 法律方法 学科
关键词 损害 惩罚性赔偿 侵权法目的 矫正正义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部门法方法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1-297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3)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损害
惩罚性赔偿
侵权法目的
矫正正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律方法
半年刊
32开
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