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铜薄膜和氧化镁3个低指数面基底((100)、(110)、(111))形成的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对Cu/MgO(100)、Cu/MgO(110)、Cu/MgO(111)3个体系的界面原子匹配、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基底取向不同会导致Cu/MgO界面原子匹配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对界面分离功产生影响,其中Cu/MgO(111)体系界面分离功最大(6.73 J/m2),Cu/MgO(110)次之(2.40 J/m2),Cu/MgO(100)最小(1.44 J/m2),显示出基底取向对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和性能的调控作用.电子结构计算表明界面分离功大小与界面处电荷转移的数量有关,界面电荷转移数量越多,界面分离功越大,且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界面处两层原子之间.
推荐文章
六方片状氢氧化镁的合成及其第一性原理分析
氢氧化镁
合成
第一性原理
表面
化学键力
形态学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金属铜的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态密度
能带结构
纳米材料第一性原理的模拟计算研究
模拟计算
第一性原理
纳米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铜与氧化镁基底界面微观结构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晶体取向 界面微观结构 第一性原理模拟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生物及材料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B3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3/j.suse.2020.06.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属/氧化物
晶体取向
界面微观结构
第一性原理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2096-7543
51-1792/N
大16开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519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