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接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出现新增过敏原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至2016年在本科室接受AIT的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40例患者(男性649例),平均年龄17.7岁.免疫治疗后,413例(25.2%)患者出现新增过敏原.单一致敏患者与多重致敏相比出现新增过敏原的概率降低(OR=0.432,95%CI:0.342~0.545).134例患者纳入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AIT开始后0.5、1.5、2.5和3年时,出现新增过敏原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4.2%、17.2%、18.7%和26.1%.多重致敏患者相比单一致敏患者出现新增过敏原的速率更快(P=0.024).结论 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在接受AIT后,仍有少数患者出现新增过敏原.单一致敏患者与多重致敏患者相比出现新增过敏原概率降低.新增过敏原多出现在AIT早期,随着时间延长,出现新增过敏原的速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
推荐文章
湖州市过敏性疾病青少年过敏原检测与分析
皮肤点刺过敏原
青少年
过敏性疾病
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IgE检测结果分析
儿童
过敏性疾病
免疫印迹法
过敏原
IgE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过敏原免疫治疗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致敏原谱的影响:3年回顾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过敏原免疫治疗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新增过敏原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440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705.2020.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祝戎飞 44 217 7.0 13.0
2 杨林 53 236 9.0 13.0
3 李文静 40 257 9.0 14.0
4 汪茵 10 36 3.0 6.0
5 黄南 28 117 6.0 10.0
6 王晓龙 15 49 5.0 6.0
7 聂金丹 1 0 0.0 0.0
8 徐清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过敏原免疫治疗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新增过敏原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季刊
1673-8705
11-5558/R
16开
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16楼019室
80-690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4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