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种稻、改良与培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开碱地土壤性状的优化作用,更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采用田间试验法,将自制的亚克力管套作在水田中,在其中施用等量化肥以及不同配比的菌糠物料(0、4.0、8.0、12.0 t/hm2)与Al2(SO4)3改良剂(0、1.0、2.0、3.0 t/hm2),设置16个处理,在水稻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机碳(SOC)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碱化度(ESP)以及交换性Ca2+、Mg2+含量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揭示对新开碱地稻田土壤性状最具优化作用的菌糠与Al2(SO4)3间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历经水稻生长季,3.0 t/hm2 Al2(SO4)3结合12.0 t/hm2菌糠的施入可使新开碱地稻田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46.1%、32.1%,相反增加CEC、速效钾和SOC的含量;Al2(SO4)3用量为0或1.0 t/hm2时,配施菌糠能够促进SOC的矿化分解,而将用量增至2.0或3.0 t/hm2后,SOC含量有所累积;Al2(SO4)3和菌糠的施入能够缓解CEC的降低,甚至通过适宜配比[Al2(SO4)33.0 t/hm2结合4、8或12.0 t/hm2菌糠]的调控可使CEC增加,其中3.0 t/hm2 Al2(SO4)3和12.0 t/hm2菌糠的配比能够使CEC增加72.6%;施用较大量Al2(SO4)3不利于ESP的降低以及交换性Ca2+含量的增高,而在不施用Al2(SO4)3的情况下,菌糠的施用更有益于ESP的降低;经过水稻生长季,施用Al2(SO4)3和菌糠后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均有所增加.3.0 t/hm2Al2(SO4)3和12.0 t/hm2菌糠的施入更有利于新开碱地稻田保肥与供肥协调,考虑到降低ESP对水稻生产的益处,可适当减少Al2(SO4)3的用量.
推荐文章
新型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乙酰化葡萄糖
盐碱地
土壤性质
玉米
有机物料对酸化山核桃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森林土壤学
山核桃
有机物料
土壤酸化
改良作用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盐碱土改良
土壤改良剂
种子萌发相关指标
土壤pH值
土壤电导率
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改良剂
脱硫石膏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紫花苜蓿
重金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剂与有机物料结合对新开碱地稻田土壤性状的优化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新开碱地 稻田 盐碱地改良 菌糠 硫酸铝 阳离子交换量 碱化度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6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4.2
字数 75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5.0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3)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5(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6(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7(2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开碱地
稻田
盐碱地改良
菌糠
硫酸铝
阳离子交换量
碱化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