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国际学界广泛接受被子植物分子系统(APG),如何引入并改进高校植物学教学是一个紧迫议题.教学研究表明:①以分子序列为基础建立的APGⅣ系统打破了传统分类原则,确立了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动摇了单元多系的进化假说.②新系统在植物学教学中产生了较多冲突,其中的目科在组成和排列上与传统结论相差较大;目科等级的分类特征归纳缺乏充分对应性.③有利之处是,对于功能群的定义初见端倪,如豆目分支——具固氮功能,钩吻科所在分支——具吲哚类生物碱代谢途径等,揭示着新系统将从探讨形态演化转向揭示功能代谢为主线.④系统变革之交,教学上应重点把握关键节点的范畴和位置变化,如被子植物的基部类(ANITA),单子叶类的菖蒲科,以及莲科、杜仲科、冬青目、无叶莲目、百合目、天门冬目、檀香目等类群,并尽可能地展示其代谢功能.
推荐文章
被子植物受精作用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被子植物
双受精
卵细胞
胚乳
被子植物胚胎发育的分子调控
胚胎发育
分子调控
模式形成
合子激活
被子植物胚珠研究进展
被子植物
胚珠
形态
结构
个体发生
起源
被子植物助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被子植物
发育
受精
功能
助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校植物学教学中讲授被子植物分子系统的分析和建议
来源期刊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被子植物 APGⅣ系统 系统比较 功能群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之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8,中插1-中插7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被子植物
APGⅣ系统
系统比较
功能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双月刊
2095-1574
11-9307/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3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5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