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本研究通过对比血管基质组分(SVF)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在体内促进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的差异,为软骨再生筛选更加优秀的种子细胞.方法 本研究首先构建聚-β-羟基丁酸(PHB) /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三维生物支架材料,然后分离培养兔脂肪/软骨细胞,检测培养于支架上的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最后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模型,将SVF和ASCs分别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于支架上,植入缺损部位,10周后对比评估原位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 接种在支架上的细胞在体外表现出更好的黏附和增殖.与软骨细胞共培养,脂肪源性SVF比ASCs更能促进体内软骨组织的生成.结论 PHB/PHBHHx共混体系是一种优秀的软骨组织工程材料.新鲜的SVF比体外扩增培养的ASCs更能促进软骨细胞生成软骨基质.SVF有望成为一种更好的软骨修复的细胞来源.
推荐文章
软骨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观察
关节软骨缺损
软骨细胞
移植
骨基质明胶
关节软骨细胞的琼脂糖凝胶培养研究
关节软骨细胞
琼脂糖凝胶培养
细胞外基质
力学性能
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促进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培养
海藻酸盐小球中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
软骨细胞
海藻酸盐
三维培养
细胞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基质组分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促进体内软骨再生
来源期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软骨细胞 血管基质组分 共培养 软骨再生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0-2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Q254
字数 39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8/hxkq.2020.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108 434 9.0 16.0
2 巴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1 0 0.0 0.0
3 倪端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急诊医学科 2 0 0.0 0.0
4 王新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1 0 0.0 0.0
5 魏雪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1 0 0.0 0.0
6 郑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软骨细胞
血管基质组分
共培养
软骨再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0-1182
51-1169/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4号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楼8层
62-16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68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