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学界关于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标准存在处分意识必要说与处分意识不要说的对立.作为通说的处分意识必要说对于相关案件的定性值得商榷,进而其在学理上的合理性也有必要全面反思.我国的立法规定、诈骗罪的自损特质、占有的主客观统一性以及处罚结论的妥当性等理由都难以为通说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通说对立面的处分意识不要说虽有不足,但总体的区分方向值得借鉴.在限定处分意识不要说的基础上,对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标准进行重构是必然的理论选择.具体而言,在被害人实施客观处分之前,如果行为人已经主动侵入了被害人的财产支配领域,改变了财产的本来状态,开始破坏被害人对财产的稳定支配,使得被害人最终的处分行为仅具有形式意义时,行为人构成盗窃罪,否则仍以诈骗罪论处.
推荐文章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问题研究
盗窃罪
诈骗罪
交付
交付行为
论诈骗罪既遂认定的标准及其具体应用
诈骗
既遂
未遂
失控说
财产凭证
集资诈骗罪及其特点分析
集资诈骗
诈骗犯罪
犯罪特点
集资诈骗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危害性
非法占有
诈骗方法
集资诈骗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盗窃罪与诈骗罪区分标准的反思——限定的处分意识不要说之提倡
来源期刊 法律方法 学科
关键词 盗窃罪 诈骗罪 区分标准 限定的处分意识不要说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部门法方法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350
页数 1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17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2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盗窃罪
诈骗罪
区分标准
限定的处分意识不要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律方法
半年刊
32开
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