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春-延吉缝合带(或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是由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俯冲拼贴形成的增生杂岩带.该缝合带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西段吉林-红旗岭、中段桦甸-两江和东段华集岭-开山屯组成.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以延边地区发育的开山屯混杂岩为代表,自西向东包括石头口门-烟筒山高压红帘石片岩,以及原定为“呼兰群”、“色洛河群”、“青龙村群”等一系列沿着缝合带分布的构造杂岩等,它们均发育“基质包裹外来岩块(block-in-matrix)”的混杂岩结构,并在吉林东部石头口门、烟筒山和延边开山屯等地区发现高压矿物组合,因此,这些杂岩应代表了佳木斯-兴凯地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拼贴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原岩年龄大致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最小峰期240~ 250Ma),并被时代为~220Ma的晚三叠世大酱缸组磨拉石层序不整合覆盖,这一直接证据与近期发表的年代学证据一致,共同证明了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就位时代为中三叠世(220~ 240 Ma),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古生代或更早.区域构造分析显示,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不是天山-北山-西拉木伦河-长春断裂带的东延部分,而是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分布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南部组成部分,形成于三叠纪-早侏罗世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过程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因此,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推荐文章
延吉盆地多期不整合面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延吉盆地
多期不整合
构造层
油气
吉林延边缝合带的性质与东北亚构造
吉林
延边缝合带
晚侏罗世
逆冲推覆
特提斯洋
东北亚
V带传动弹性性质与承载能力的分析
v带传动
弹性性质
承载能力
会阴侧切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方法效果比较
会阴侧切术
全层缝合
分层缝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春-延吉缝合带:性质与意义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亚造山带 长春-延吉缝合带 欧亚大陆东缘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5-643
页数 9页 分类号 P542.4
字数 74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20.03.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伟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74 405 10.0 16.0
2 周建波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9 1043 19.0 32.0
6 曹嘉麟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99 4.0 8.0
10 李功宇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8)
共引文献  (158)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亚造山带
长春-延吉缝合带
欧亚大陆东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