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WRF3.8.1模式,采用Thompson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南京2014年6月初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设置多组数值试验,从中选取清洁和严重污染两组试验,对比分析低、高云凝结核浓度对此次降水的影响.结果 表明:1)Thompson方案对此次降水过程具有一定的再现能力,但对24 h累积降水量的模拟整体偏低,且随云凝结核浓度的上升,累积降水量增加.较高的云凝结核浓度有利于强降水中心强度增强、降水范围扩大,而对较弱降水中心则有相反的影响.2)云凝结核浓度的增加将抑制云滴向雨滴的转化,使更多云滴被输送到对流层中层,对流层低层的暖云过程被抑制.3)云凝结核浓度的增加使对流层中层的过冷云水增加,促进过冷云水向霰的转化,也促进雪的淞附过程,这有利于冷云过程的发展.4)云凝结核浓度的增加对暖云过程具有负反馈作用,对冷云过程具有正反馈作用.
推荐文章
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式
空气污染
区域
贡献.
北京2008奥运绿化新举措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奥运绿化
新举措
周边地区
发展对策
NEX-BCC模式对秦岭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及预估
NEX-BCC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气候变化
秦岭地区
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凝结核对南京及周边地区夏季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云凝结核浓度 云微物理参数化 暴雨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7-90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18011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红云 1 0 0.0 0.0
2 韩路杰 1 0 0.0 0.0
3 顾春利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0)
共引文献  (412)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3(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4(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5(5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6(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7(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0(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2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云凝结核浓度
云微物理参数化
暴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97
32-1803/P
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28-40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89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