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但对高寒沙区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探明不同沙生植物对高寒沙地土壤的改良策略,以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两种典型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细根分布规律分析其环境适应性,结合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要素,分析两种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的细根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间锦鸡儿水平方向分布更多,且细根平均生物量密度和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乌柳.(2)乌柳人工林各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其累计百分比在0—40 cm土层较高,中间锦鸡儿在40—120 cm较高.(3)两种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值差异不显著.中间锦鸡儿林地土壤容重在0—40 cm土层大于乌柳,在40—120 cm小于乌柳;其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0—60 cm小于乌柳,在60—120 cm大于乌柳.(4)两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都呈表层高,随土壤深度递减趋势.乌柳林地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土壤温度均低于中间锦鸡儿.研究表明,中间锦鸡儿的环境适应性和固沙能力较强,倾向于深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乌柳人工林的固碳作用和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倾向于表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同时,两种人工林都倾向于表层保水的策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沙生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区生态修复与优良固沙植物筛选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高寒沙区几种典型固沙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比较
固沙植物
细根生物量
细根周转速率
钻土芯法
高寒沙区
高寒沙区几种典型固沙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比较
固沙植物
细根生物量
细根周转速率
钻土芯法
高寒沙区
青海湖地区典型固沙植物对根下土壤改良作用的初步研究
青海湖地区
典型固沙植物
土壤改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寒沙区两种典型固沙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高寒沙区 细根 土壤有机碳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含水量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8-505
页数 8页 分类号 S156|X173
字数 57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3.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1)
共引文献  (453)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3(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7(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8(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0(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3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3(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寒沙区
细根
土壤有机碳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含水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