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黑姜(Kaempferia parviflora)是东南亚地区广泛栽培的民间药用植物,被用于制造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品.黑姜在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亦有较长的民间药用栽培历史.根茎是黑姜重要的药用部位,主要含有黄酮类物质.许多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黑姜具有抗肿瘤、增强男性性能力、抗炎、抗氧化、抗真菌、抗病毒、神经保护、血管舒张和心脏保护活性、经皮促渗等作用.对黑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黑姜资源提供帮助.
推荐文章
鹿衔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鹿衔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阳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
阳荷
栽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枳壳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玉米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玉米须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黑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理学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1-66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26/jtsb.418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念和 24 369 10.0 19.0
2 陈娟 110 1294 20.0 31.0
3 王佳佳 3 4 1.0 2.0
4 胡继敏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6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2)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双月刊
1005-3395
44-1374/Q
大16开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32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