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TDDS)被设计用于将治疗剂靶向递送至结肠疾病部位,以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十分有利.然而,疾病状态下,胃肠道的生理环境改变会影响药物的治疗功效.临床常用的治疗IBD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中药作为其补充和替代药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微米和纳米颗粒因其相对适宜的粒径、较长的药物滞留时间、可控的药物吸收率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IBD的有效工具,文章主要综述影响药物口服递送的胃肠道生理因素,微/纳米制剂的剂型设计和药效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的结肠靶向递送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肠靶向
给药系统
应用
制备
炎症性肠病特异性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
靶向给药系统
特异性
炎症性肠病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
运动疗法
作用
机制
措施
影响因素
结肠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作用
炎症性肠病
病因学
结肠CT
安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纳米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天津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纳米颗粒 炎症性肠病 胃肠道生理因素 结肠靶向 结肠递送系统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5-36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92
字数 54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20.03.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元璐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34 329 10.0 17.0
2 王强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5 1 1.0 1.0
3 李旷代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2 6 1.0 2.0
4 张文艳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2)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纳米颗粒
炎症性肠病
胃肠道生理因素
结肠靶向
结肠递送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中医药
月刊
1672-1519
12-1349/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6-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8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