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造像组合的形成,与密教观音法门中将以观音为主的三位菩萨造像作为观修对象、坛场护法及像法咒术的作用有关,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作用被逐渐淡化.宋代,随着僧人们在佛教仪文中吸取本土的礼教元素;三大士成为了寺庙中供奉的主尊,其供养形式亦逐渐与圣僧崇拜相结合.因为仪式活动的需要,供奉三大士的佛坛被置于佛殿之中,且靠后放置.元代以后,三大士崇拜渐与民间的祠神信仰合流,三位菩萨的形象在传说故事中转化成女身,获得了世俗的身份.不少大型寺庙在偏殿、前殿或后殿中供奉三大士;而乡间小庙则将三大士奉为主神,其性质与民间信仰中的神祠相似.这一造像组合之形成与发展,是宋代以后佛教世俗化与中国化的一个缩影.
推荐文章
论中国审美文化的世俗化
中国
审美文化
世俗化
论池莉小说的世俗化特点
世俗
人生
现实
平民化
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宗教世俗化
宗教变迁
现代性
宗教地理学
南传佛教与佛教世俗化现象研究
南传佛教
传入与发展
世俗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世俗化与中国化:"华严三大士"造像的仪式功能之变
来源期刊 美术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华严三大士 造像 仪式功能 佛教中国化 民间信仰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古代美术史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2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006.2020.06.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华严三大士
造像
仪式功能
佛教中国化
民间信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术学报
双月刊
1004-1006
44-1135/J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院
46-26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9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1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