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FeOOH为基质,氯化铁为铁源,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包覆四氧化三铁的氧化铁黄.分别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技术对包覆层物质及复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剂热法合成的复合产物表层是四氧化三铁结构,内部为羟基氧化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FeOOH@Fe3 O4在0.1A·g-1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89F·g-1,在该电流密度下循环800次,容量维持在80%左右,优于FeOOH和Fe3 O4;FeOOH@Fe3 O4复合产物的比表面积为17.08m2·g-1,且FeOOH@Fe3 O4电极内阻为1.45Ω,低于FeOOH和Fe3 O4,这主要是由于FeOOH@Fe3 O4有效结合了FeOOH比表面积大和四氧化三铁导电性高的优势,扩大了电解液离子与电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子和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递速率.
推荐文章
Fe3 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载药性能
聚乙二醇
阿霉素
磁性纳米材料
MTT比色法
磁性 MH/Fe3O4/SR 复合材料的耐热机理及摩擦性能
MH/Fe3 O4/SR 复合材料
物理力学性能
摩擦
耐热
Ag/Fe3O4磁性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Ag/Fe3O4磁性复合材料
还原菌
原位还原
光催化
单分散磁性Fe3 O4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四氧化三铁
纳米粒子
单分散
制备方法
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FeOOH@Fe3 O4复合材料合成及超级电容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羟基氧化铁 溶剂热 超级电容器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8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11.62
字数 33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敏虹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33 90 6.0 8.0
2 潘国祥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36 182 7.0 11.0
3 杨圣晨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2 1 1.0 1.0
4 周凯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2 1 1.0 1.0
5 刘晓婷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1 1 1.0 1.0
6 沈意周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氧化三铁
羟基氧化铁
溶剂热
超级电容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