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减少社会对抗、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出发,即使被告人当庭或在二审期间认罪认罚,法院也可根据情况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时法院应认真审查被告人认罪认罚背后的悔罪真意,在从宽幅度上体现出应有的差别.被告人审判阶段认罪认罚的,仍宜由控辩双方协商,法官应恪守协商审查把关者的角色,不宜作为协商主体.当然,控辩协商时,法官可进行必要的参与和引导,适度简化协商程序.对于刑诉法规定的量刑建议明显不当的认识,须从罪刑相适应的底线原则出发,全面考虑各种量刑明显不当的因素,避免量刑畸重畸轻.对于被告人以速裁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上诉的,二审法院经审查后应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但发回重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由于不再按认罪认罚案件从宽处理,立法宜将此类情形认定为审判的重新开始,不再受"发回重审不加刑"的限制.
推荐文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适用的思考
认罪认罚
从宽量刑
司法适用
试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
辩诉交易
证明标准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完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价值取向
试点问题
完善措施
认罪轻微刑事案件相关问题研究
认罪轻微刑事案件
证据标准
办理程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审判阶段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审判阶段 认罪认罚从宽 协商主体 量刑明显不当 发回重审不加刑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5
页数 8页 分类号 D925.4
字数 121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63/j.cnki.sdzs.2020.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坤 40 258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审判阶段
认罪认罚从宽
协商主体
量刑明显不当
发回重审不加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1-4403
32-1033/C
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7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45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