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母乳中活性多肽测定及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45例早产产妇为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于产妇产后2~5d采集产妇母乳5ml/次,分别持续6天采集每位产妇的母乳,使用超滤截流法分离早产儿产妇乳汁中的活性多肽进行测定,分析使用串联质谱法,比较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病菌单肠杆菌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悬液,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溶液进行纸片法药敏试验,对母乳乳汁中的活性肽抑制病菌的作用进行实验.结果 母乳乳汁经过测定发现4211条多肽,其中活性多肽有202条,非差异多肽有1440条.结论 母乳中的复合活性多肽能有效抑制小肠结肠炎病菌,是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控制靶向指标,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依据.
推荐文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综合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
诊断
减少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护理干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评估及干预
婴儿
早产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母乳中活性多肽测定及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母乳活性多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测定价值 抑菌活性 串联质谱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757/j.cnki.issn1674-7763.2020.04.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2)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7(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母乳活性多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测定价值
抑菌活性
串联质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双月刊
1674-7763
11-5816/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9室
18-7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1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