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均匀分布压力作用的厚壁圆筒模型,将钢筋混凝土拉拔试件变形钢筋周围的受高温损伤混凝土保护层按应力状态分为内外两部分,对内层开裂混凝土认为其产生弥散裂缝,并考虑其抗拉软化特性,同时引入高温后混凝土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断裂能的劣化,通过对受高温损伤钢筋-混凝土间黏结破坏时的极限状态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得出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与钢筋、混凝土的尺寸、材性相关的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模型.基于混凝土开裂半径与端部滑移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高温后界面黏结应力-端部滑移关系.对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高温后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共对比了118组黏结强度、15组黏结应力-端部滑移关系.结果表明:该理论分析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广泛适用于不同参数拉拔试验的高温后界面黏结强度的分析与预测.
推荐文章
高温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试验与分析
高温下
抗拉强度
黏结强度
黏结刚度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及本构方程
再生混凝土
方钢管
高温后
黏结强度
滑移性能
本构方程
钢纤维对混凝土与变形钢筋之间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黏结应力
钢纤维混凝土
变形钢筋
拉拔试验
冻融循环作用下表层嵌贴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表层嵌贴
CFRP
黏结性能
冻融循环
混凝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黏结性能 理论分析模型 高温后 界面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9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37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15/j.jace.2019.1209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皖扬 4 7 2.0 2.0
2 周默苇 1 0 0.0 0.0
3 胡克旭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4)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
黏结性能
理论分析模型
高温后
界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2049
61-1442/TU
大16开
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97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