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入库沙量大幅减少的背景下,三峡水库持续开展汛期中小洪水调度,增大了汛期库区泥沙淤积和防洪风险,减少了水库下泄大流量的机会.在三峡水库汛期,开展"蓄清排浑"泥沙调度方式动态运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汛期调度方式.利用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探索开展了三峡水库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计算研究,并提出了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可以同时兼顾排沙、发电和防洪,"蓄清"水位150 m要优于155 m,"蓄清"运行期间库水位可选择在145~150 m之间浮动运行;建议将寸滩含沙量达到2.0 kg/m3且当日寸滩站入库流量≥25000 m3/s的时间作为水库增泄"排浑"的起始时间,将出库含沙量降至约0.1 kg/m3作为"排浑"调度结束重新进入"蓄清"调度的泥沙参考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汛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三峡水库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初探
三峡水库
汛期调度方式
蓄清排浑
动态运用
泥沙淤积
论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及其优化
三峡工程
泥沙问题
水库运用方式
蓄清排浑
优化调度
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汛期联合 排沙调度方式初步研究
联合排沙
沙峰调度
蓄清排浑
三峡水库
溪洛渡水库
向家坝水库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与潼关高程关系研究
蓄清排浑
潼关高程
高水位
来沙量
洪水量
三门峡水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峡水库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计算研究
来源期刊 长江科学院院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清排浑 动态运用 汛期 水位 含沙量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江湖泥沙与治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145
字数 56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88/ckyyb.201808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仁勇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14 92 6.0 9.0
2 周曼 17 77 6.0 8.0
3 张细兵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40 414 12.0 19.0
4 王敏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13 34 4.0 5.0
5 刘亮 8 16 3.0 3.0
6 任实 8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
共引文献  (8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峡水库
蓄清排浑
动态运用
汛期
水位
含沙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科学院院报
月刊
1001-5485
42-1171/TV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38-14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5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06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