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照射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进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远红外线照射.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透析效果、血流量改善情况、治疗预后情况以及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一次穿刺成功率(92%)高于对照组(78%)(P<0.05),穿刺部位渗血率(2%)及拔针后按压时间〔(7.46±0.09)min〕均低于对照组〔12%、(14.59±0.11)min〕(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头静脉血流量(540.25±53.29)mL/min高于对照组(412±51.12)mL/min(P<0.05),头静脉壁厚度(1.46±0.09)cm低于对照组(1.59±0.11)cm(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48%)(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1个月VAS评分〔(2.17±0.12)分〕低于对照组〔(7.20±0.66)分〕(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1个月ADL量表评分〔(79.31±12.94)分〕高于对照组〔(63.29±10.43)分〕(P<0.05).结论 将远红外线照射应用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中显著提高透析效果率,缩短了疼痛时间及拔针后按压时间,显著改善血流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喜疗妥软膏配合远红外线疗法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远红外线
多磺酸粘多糖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早期抗阻训练联合连续性远红外线照射在中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应用
糖尿病肾病
中老年
抗阻训练
远红外线照射
自体动静脉内瘘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远红外线照射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透析与人工器官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远红外线照射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疼痛评分 血流量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护理技术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7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8(1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远红外线照射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疼痛评分
血流量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透析与人工器官
季刊
1005-0809
12-1219/R
16开
本院B座14层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1414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3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