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樟子松苗木接种松材线虫后的生理响应规律,对4年生樟子松苗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0,10,20,30天时针叶内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和渗透调节物质进行检测.樟子松接种部位上部和下部均检测到大量松材线虫,且下部线虫数多于上部.接种后第10,20,30天,樟子松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针叶枯黄,叶绿素a含量在接种之后随即开始降低,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第30天时达到差异显著.叶绿素b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樟子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且CAT和POD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均为"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升高较为平缓,且整个试验过程维持在较高水平,均不低于800U·mgprot-1.3种酶活性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接种后10d,樟子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上升,在第20天和第30天逐渐下降,并且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黄酮类化合物与MDA含量变化规律与抗氧化酶活性相似,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虽然降低,但试验全程高于对照组,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接种松材线虫后,樟子松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与此同时,樟子松抗氧化酶活性含量均会迅速升高,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活性会出现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和黄酮类化合物变化规律与抗氧化酶相似,应为线虫胁迫下,苗木瞬间出现应激反应,随后降低;MDA含量变化规律为升高,而后平缓,最后降低,表明细胞受到严重破坏,使针叶变黄进而导致植株枯萎死亡.